埃爾南德和孔蒂諾於德國萊比錫機構展出

圖片為 HALLE 14 當代藝術中心所有|BÜRO FÜR FOTOGRAFIE, LEIPZIG 2023

德國萊比錫 HALLE 14 當代藝術中心的聯展「全貌」(Das Grosse Tableau/ The Big Picture),探討了知識、視覺、藝術和科學之間的聯繫,強調觀看如何引導認知,以及地圖等工具如何幫助抽象資訊具象化。古巴藝術雙人組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和 阿拉姆娜・孔蒂諾 展精密裁切的紙雕乍見冷凝,實由研究演繹的美學形式,涉及龐雜的跨學科調研田野;藉由受統計數據啟發的抽象景觀,探索藝術是否能夠為交織的人類經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羅娜.龐迪克 於弗里德里克梅雅雕塑公園展出

2023 年 10 月,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雕塑公園揭幕其聯展「森之夢:當代樹木雕塑」,展出包括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等共十五位藝術家「受樹木啟發」的當代雕塑。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參展的兩件樹木作品〈福建茶〉( 2003 )、〈雙杜鵑〉( 2006 - 07 ),在銅鑄的精巧樹枝上,果實或枝梢分別被替換為迷你的藝術家微型翻模頭顱與手,組成原始而令人不安的混種生物,追溯了藝術家對身體和心靈轉化的持續探索。


紐約雕塑家佩塔・科因的玻璃雕塑正於波蘭機構展示中

佩塔・科因(Petah Coyne)的三件玻璃作品,目前正於波蘭索波特的 State Gallery of Art 展出,聯展「Glasstress Sopot: Unveiled Realities」展期至 2023 年 10 月 22 日。三件展作均曾於 2015 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的衛星展中展出,以手工玻璃花及鐘罩製作,向不同時空地域上、具備文學和政治影響力的女性:凱薩琳大帝、慈禧太后、艾蓮納.費倫德(Elena Ferrante)致意。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的雕塑作品〈傾斜的黃〉8月於德州布蘭頓美術館展出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傾斜的黃 “Tilted Yellow”,2014-2018,著色樹酯與壓克力 ( PIGMENTED RESIN AND ACRYLIC ),20.3 X 56.2 X 56.2 CM;8 X 22 1/8 X 22 1/8 INCHES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的雕塑作品 “Tilted Yellow” 正於德州奧斯汀的布蘭頓美術館展示中,展覽展出美術館當代最新的收藏,同時包括 霍莉.庫利斯(Holly Coulis),茱莉亞.維赫特爾(Julia Wachtel),英格麗.卡萊姆(Ingrid Calame)等藝術家的作品,展期至 2023 年 8 月 27 日。 
 
藝術家於 2013 年起從不銹鋼轉向新媒材—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模塑料,“Tilted Yellow” ( 2014 - 2018 ) 即為龐迪克首次使用這些媒材的作品之一。 
 
透過融合手工模造、雕刻、鑄造和 3D 列印掃描技術,這尊藝術家的頭顱雕塑擁有細緻的皮膚肌理,緊閉雙眼,以微妙的角度傾斜依靠底座;在透明與不透明間,質地隱約透光,顯示出與此前媒材不同的流動性。介於沈睡、冥想或思考中的頭顱翻模,既是對「自己的身體」的描摹,也是對當前的深思、分身的變形視野,標記藝術家不斷超越的決心。 

荷蘭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 (Kees Goudzwaard) 今夏駐村愛爾蘭

荷蘭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Kees Goudzwaard)正於愛爾蘭駐村中。

這幾個月 Kees 待在距離漁村格蘭多爾(Glandore)約兩英里、遺世獨立的石造屋舍中生活、創作,被廣袤起伏的曠野,壯闊的大西洋和遠處的島嶼環繞。 
 
Kees 參與的是約瑟夫與安妮.亞伯斯基金會(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的愛爾蘭駐村計畫。該基金會致力通過展覽、出版物、教育和外展等方式,延續這對藝術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伴侶:安妮和約瑟夫.阿爾伯斯的藝術視野和價值觀。 安妮·亞伯斯(Anni Albers, 1899 - 1994)公認是20世紀最具開創性的織品藝術家之一,為傳統工藝注入現代主義概念;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 1888 - 1976)則以其抽象繪畫以及色彩研究,影響了極簡主義 、色域繪畫、抽象繪畫,曾任職美國黑山學院和耶魯大學,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美學與思想遺產,並持續透過基金會造福藝術家群體。 

(圖片來源:藝術家本人)

秘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 將於九月參與 BAT 藝術織品雙年展

BAT 藝術織品雙年展(La Bienal de Arte Textil),即將於9月於智利舉辦的,透過展出拉丁美洲藝術家的作品,慶祝傳統織品的當代詮釋,並為這種藝術語言帶來嶄新的對話。  

 秘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Ana Teresa Barboza)曾數度於路由藝術台北的個展、聯展中展出,也將於參與這個藝術盛事,展出獨樹一幟的複合媒材掛毯、編織和刺繡作品,揭露人與生態網絡的深層關係。 

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參與聯展「空間詩學」

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

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近期獲邀參與由策展人、藝術史學家聖地亞哥.馬丁內斯所策劃的聯展「空間詩學」。該展覽邀集五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其創作實踐,呈現當代藝術對於空間與雕塑性的多樣探討,自 3 月 7 日至 4 月 15 日於西班牙桑坦德市阿雷納萊斯文化中心展出。巴博扎長期以來結合祕魯當地原住民傳統編織方式,以當代藝術的手法探討人類與環境自然的關係。本展作品延續此一創作脈絡,透過啟發自當地自然環境的元素,創作出深具環境意涵與溫暖詩意的編織作品。 

北愛爾蘭抽象繪畫大師 羅迪尼.狄克森作品獲愛爾蘭休雷恩現代美術館典藏

圖片為藝術家所有

當代繪畫大師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1956 年生於北愛爾蘭。早期創作關注戰爭遺緒,近年以抽象油畫著稱,透過大量油彩反覆堆疊、刮除,創造出鮮明而濃厚的色彩肌理,展現作品所蘊藏的濃烈情感。近期,迪克森兩件代表性油畫作品〈殺光他們全部讓佛祖去處理吧〉(”Kill 'em all and Let Buddah sort 'em out”, 2004 - 2007)與〈第六號〉(2009),獲愛爾蘭休雷恩現代美術館典藏。該館創立於 1908 年,為愛爾蘭當地首屈一指的現代美術館。屢次獲典藏的兩件作品也將於該館「新進典藏展」展出至今年 8 月 30 日止。 

印尼藝術家阿里.貝瓦吉環境永續計畫「編織海洋」於美國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展出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印尼藝術家阿里.貝瓦吉(Ari Bayuaji),曾在 2021 年於路由藝術展出的環境永續創作計畫「編織海洋」(Weaving the Ocean),過去三年已獲邀於全球數十個地點展出,該計畫近期獲美國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邀請自 4 月 4 日至 16 日於著名「奔流藝術節」期間展出。該計畫為藝術家自 2020 年初,與家鄉峇里島居民合作,回收海岸邊的廢棄塑料,清理、抽絲後編織為一件件柔和色彩、溫暖平靜的編織藝術作品。該計畫不僅富有深刻的環境永續意涵,同時也在疫情期間建立起深具韌性的創作互助社群,意義深遠。 

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美術館典藏

〈小粉紅藍綠 Small Pink Blue Green〉,2015-17,14.5 X 20 X 21.5 CM|5.7 X 7.9 X 8.5 INCHES,彩色樹脂、壓克力 (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近期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之館藏。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成立於 1973 年,位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便開放所有人免費參觀,為廣泛多樣的觀眾傳遞藝術及文化,在教育方面帶來極重要的貢獻。 

深受卡夫卡及神話的啟發,龐迪克的雕塑圍繞關於禁錮與自由的個人體驗,摻揉著文學性與隱喻性的肢體,以藝術家身體作為創作主軸,她的信念深深鏤刻於這些好似不停轉化、流動的雕塑中。本次獲捐贈的七件作品形式廣泛,包括其經典的頭型雕塑、怪誕的生物雕塑、戶外雕塑以及繪畫作品。 

藝術家瑪雅.海薇作品 〈心跳〉 獲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

〈心跳 Heartbeats〉,2019,油彩、壓克力於畫布|152.5 x 152.5 cm|60 x 60 inches(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很高興跟大家宣布,多次於路由藝術展出的英國與菲律賓混血藝術家瑪雅・海薇作品〈心跳〉,獲桃園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瑪雅・海薇的畫作中,常有著特殊的靜謐與疏離氛圍,場景介於虛幻與現實間,她在超現實畫派和都會寫實中樹立了另一種特有的平衡,不合時宜的物件卻組湊出極為和諧微妙的夢境空間。 

在本件作品〈心跳〉中,瑪雅將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 新町橋〉(Hodogaya Station and Shinkame Bridge)作為某種類似佈景的物件安插其中。然而,瑪雅卻以不同角度的透視、毫不掩飾地將佈景當作另一個維度空間地入口,又以相近色調與某程度地平面性將前後景巧妙結合,讓畫中三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與日本江戶時代鬧市在分明地疏遠間卻有著不言而喻的情感連結。

林先生的行動美術館:祕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阿瓜斯卡連特斯〉捐贈與長庚紀念醫院附設長青護理之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阿瓜斯卡連特斯〉於長青護理之家(照片由長青護理之家提供)

多年來,林先生的行動美術館,積極典藏優秀當代藝術作品,並將其捐贈與國內眾多醫療與文化教育機構,藉此將當代藝術作品推廣至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讓更多人能有機會在生活中接觸藝術作品,並透過當代藝術與美學的薰陶,促成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與內心的療癒。

祕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長期以來,結合不同的創作媒材與手法,關注祕魯當地環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其 2021 年的作品〈阿瓜斯卡連特斯〉(Aquas Caliente)即是藝術家結合於祕魯當地所拍攝影像與傳統原民掛毯編織手法交織而成,透過照片中的地質與水文層理,延伸成為編織物的顏色線條,讓作品中視覺與觸覺的質彼此延伸、對話。

荷蘭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個展於「德果茵收藏」私人美術館展出

「德果茵收藏」展場空間(Ivonne Zijp 攝,德果茵收藏提供)

今年秋天剛於路由藝術舉辦個展的荷蘭藝術家 基斯.古祖瓦德(Keez Goudzwaard),在台期間感受眾多台灣朋友對其作品的喜愛。返回荷蘭後,也馬不停蹄地接著投入下一檔於「德果茵收藏」私人美術館的展覽籌備工作,該展覽預計於 2023 年 1 月 14 日開幕至 4 月 16 日止。

「德果茵收藏」為荷蘭重要私人收藏機構,該機構由收藏家兼藝術家馬攸廉.德.果茵及彼得.喬登所創立,自 2010 年起,逐步開展其重要當代藝術作品收藏的工作,至今已有超過數百件作品典藏,並以荷蘭阿納姆市中心一處前身為銀行的歷史建築作為展示作品的私人美術館。

基斯.古祖瓦德本次展出作品,包含多樣創作媒材手法如絹印畫作、Riso 印刷、以及其最為著稱的油畫作品。展出作品年代則囊括早期作品如〈圓圈〉(”Circle” , 1990)以及今年新近完成的作品〈差距與點〉(”Gaps and Dots” , 2022),透過藝術家創作生涯具代表性的作品,呈現藝術家創作發展中的靈光與細微之處。

古巴藝術家雙人組阿拉姆娜.孔蒂諾 和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作品,於美國邁阿密「空間23」當代藝術聯展「你知道你是誰」盛大展出

「你知道你是誰」展場實景(照片由「空間23」提供)

古巴藝術家雙人組 阿拉姆娜.孔蒂諾 和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的數件裝置及繪畫作品,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私人美術館「空間23」(El Espacio 23)最新的當代藝術聯展「你知道你是誰:豪爾赫.M.佩雷斯收藏中的新進古巴藝術作品」盛大展出。其中,本次展出 阿拉姆娜.孔蒂諾 的裝置作品〈上升〉(2016),透過大數據資料視覺化的創作取徑,探討當代的污染如何對環境產生影響。艾利克斯.埃爾南德的一系列複合媒材繪畫,則透過再現獨裁者塑像拆除的情景,對權力與政治體制的關係,提出深刻的探討。

「你知道你是誰」由策展人 Anelys Alvarez 及 Patricia Hanna 共同策劃,匯集了 豪爾赫.M.佩雷斯 收藏自2017年以來所購藏、橫跨數個世代超過 100 名古巴藝術家所做作品。展覽包含眾多古巴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透過展出藝術家各自的創作路徑與藝術實踐,映照國內及海外古巴人共有的文化記憶,亦回應當前古巴的社會及政治議題。

佩塔.科因作品〈無題 #922(奇怪的鳥)〉於土耳其阿布杜勒梅西.艾芬迪宅邸「你知道是誰」展覽中展出

佩塔.科因〈無題#922(奇怪的鳥)〉,1997-98(Wit McKay 攝,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美國知名當代藝術家佩塔.科因(Petah Coyne)作品〈無題 #922(奇怪的鳥)〉,現於「你知道是誰」(You Know Who)展覽中展出。該展由策展人賽倫.安森(Selen Ansen)及貝姬.匹塔拉奇(Brigitte Pitarakis)策劃,於土耳其重要的歷史建築與當代藝術展館 阿布杜勒梅西.艾芬迪 宅邸(Abdülmecid Efendi Mansion)展出。此展邀請超過 45 位國際知名藝術家,透過超自然及其對於人類情感、行為、藝術生產的影響,探討拜占庭文化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關聯。

〈無題 #922(奇怪的鳥)〉創作於 1997 - 98 年,為科因在 1990 年代結合毛髮與動物標本探討動物所居住黑暗幻想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在這件作品中,外型一度清楚可辨的鳥類標本,如今纏繞在黑髮交織而成的網中,成為一種想像的奇幻聚合生物;而該作品中的網狀,令人回憶起愛爾蘭黑蕾絲及蜷曲成團的灰塵,向著觀眾爬行而出。

佩塔.科因預計於 2023 年 5 月於台北路由藝術舉辦全新個展,敬請期待。

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個展——九月於 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 登場

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在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的個展於九月登場。羅娜.龐迪克本次於美景宮卡隆廳展出其創作於 1998 -2001 年間的金屬雕塑作品〈猴群〉,該作刻畫數隻猴子環繞嬉戲,部分身體部位則呈現人類身軀及頭部的樣貌,於生動活潑之姿中顯露出陰鬱受苦之貌,表現出藝術家此一時期一貫的創作風格。

同時,羅娜.龐迪克另一件創作於 2006 - 2008 年間的作品〈樹上的頭〉(Head in Tree)則參與該館當代藝術聯展「生長:藝術中的樹」(Grow: The Tree in Art)。該展由藝術史學家暨策展人米羅斯拉夫.哈拉克策劃,聚焦與「樹」有關的藝術作品,呈現人類與自然生態彼此相互構連的複雜關係,以及樹木與植物在其中所扮演的多樣角色。在〈樹上的頭〉一作,藝術家以自己的頭翻模重塑,並結合樹木形體,回應自新石器時代起反覆出現在藝術或神話中的人樹形體,以及人類自我與自然界動植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該展於 9 月 22 日開幕當天,也湧入超過 600 名 VIP 貴賓於羅娜.龐迪克的作品展廳齊聚一堂參加開幕,一同欣賞羅娜.龐迪克的作品!

彼得・辛莫曼作品《旅遊指南》系列於德國維拉詹德斯美術館展出

彼得・辛莫曼《旅遊指南》系列展出實景(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彼得・辛莫曼 1990 年代創作之經典作品《旅遊指南》(Travel Guides)系列,近期於德國維拉詹德斯美術館「圖書狂熱:藝術中的書」(Bibliomania: The Book in the Art)展覽中展出。該展覽透過聚焦當代藝術中的「書」,彙集繪畫、速寫、攝影、電影、裝置、藝術家書籍等不同媒材的藝術創作,探討在數位媒介逐漸興起的時代中,「書籍」此一傳統紙本媒介仍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當代藝術對於當代社會中「書籍」所扮演角色的重新思考與再創造。

《旅遊指南》系列,是彼得・辛莫曼開始使用環氧樹脂的開端。80 年代從學校畢業正式投入概念藝術的辛莫曼,借以模仿放大書籍封面為主題,讓觀看者挑戰關於自我的認知和感受的相互影響,包括對眼前似是而非的藝術作品的詮釋體驗。而這一系列作品也是開展辛莫曼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里程碑。

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創作計畫《人類紀念建築》預計於 2022 年 12 月完成

左:《人類紀念建築》電腦模擬示意圖(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右:藝術家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團隊與德國駐印尼大使館成員,共同於《人類紀念建築》基地合影(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畫廊代理藝術家 法蘭西斯卡.芬納特於印尼的大規模創作計畫《人類紀念建築》(Monumen Antroposen),預計於 2022 年 12 月完成。本次創作計畫由德國聯邦外國事務局所贊助,由藝術家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偕同藝術家伊旺.維喬諾(Iwan Wijono)、策展人伊格娜蒂雅.尼魯(Ignatia Nilu)、建築師多尼.尤丹托(Dhoni Yudhanto)組成跨領域團隊帶領,於距離印尼日惹地區主要的廢棄物處理場約 100 公尺處、佔地 6000 平方公尺的基地,以回收塑料壓製的塑料石,建造一座巨大的複合建築群。據藝術家表示,此計畫試圖創建一個廢棄物、塑膠的回收循環體系,並藉此打造一個提供自造者、藝術家發揮,並促成社會改變的藝術空間。

羅娜.龐迪克作品〈小袋鼠〉、〈貓〉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展出

Rona Pondick 作品〈小袋鼠〉(Wallaby)、〈貓〉(Cat)於拿騷美術館展出(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畫廊代理美國重要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今年下半年透過策展人的規劃及選介,預計於歐美四大美術機構展出。首先登場的是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Nassau County Museum of Art)的展覽「此外其他的世界:藝術中的超自然」(Other Worlds Than This: The Supernatural in Art),藝術家於此展出的〈小袋鼠〉(Wallaby)、〈貓〉(Cat)兩件雕塑作品。同時,藝術家也將於展覽期間於該美術館舉辦一場藝術家座談,分享其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的創作生涯。

布萊德.達西版畫書《標記與星火》首度與台灣讀者見面

布萊德.達西手工版畫書《標記與星火》封面、內頁照(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標記與星火》(Marks and Sparks: Drawings and Words by Brad Darcy)是美國藝術家布萊德.達西(Brad Darcy)所製作的藝術家書籍。本書為全球限量 50 版,書籍封面為藝術家手工繪製,每本皆有細微不同。書籍內容精選 76 幅藝術家創作於 2017 - 2020 之間的速寫作品,其中每幅創作時間皆不超過一分鐘。有別於5年前的第一冊版畫書,第二冊裡更展現達西的文字天份,收錄 26 則長短不一的短文俳句。透過這些文字,藝術家標記了自己在藝術生涯追求創作的過程中,所瞥見的點點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