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莫曼作品 典藏於金車文教基金會

 
 

德國藝術家彼得.辛莫曼(Peter Zimmermann)創作了豐富多樣的作品。他的《書籍封面》系列畫作關注於以環氧樹脂為材料,進而再現地圖書冊、藝術書籍等書封。通過探討文本與圖像之間的關係,辛莫曼闡釋了他的觀點,並探討我們對物體「感知」與「呈現」之間的差距。

彼得的抽象畫作靈感來自收集的照片或紀實影像。名為《Spiga》的作品起源於科隆郊外的一片森林,這是藝術家所經常造訪的處所。該片百年樹林質樸且自然的樣貌激發了這幅畫作的創作靈感。

辛莫曼的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意大利人。在父親早逝後,藝術家與義大利文化和語言建立了深厚的聯繫。「La Spiga」是意大利語中的「麥穗」。他的創作初衷源自聖經中一個關於珍惜祝福的寓言,這與科隆森林中古樹根的循環生長相呼應。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經典作品 納入美國著名藝術機構群典藏

〈麝鼠〉 “Muskrat” ( 2002 - 05 ) 納入「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典藏。

〈送牛奶的人〉“Milkman” ( 1989 ) 與〈酸糖球〉Sourballs  ( 1995 ) 兩件作品進駐「麥克奈美術館」(”Mc Nay Art Museum”,聖安東尼奧,德州) 典藏。

〈紅色盤子 21〉”Red Platter (21)” ( 1994 ) ,〈嘴 66〉”Mouth #66” ( 1996 ) 收入「納榭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達拉斯,德州) 館藏。

北愛爾蘭抽象繪畫大師 羅迪尼.狄克森作品獲愛爾蘭休雷恩現代美術館典藏

圖片為藝術家所有

當代繪畫大師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1956 年生於北愛爾蘭。早期創作關注戰爭遺緒,近年以抽象油畫著稱,透過大量油彩反覆堆疊、刮除,創造出鮮明而濃厚的色彩肌理,展現作品所蘊藏的濃烈情感。近期,迪克森兩件代表性油畫作品〈殺光他們全部讓佛祖去處理吧〉(”Kill 'em all and Let Buddah sort 'em out”, 2004 - 2007)與〈第六號〉(2009),獲愛爾蘭休雷恩現代美術館典藏。該館創立於 1908 年,為愛爾蘭當地首屈一指的現代美術館。屢次獲典藏的兩件作品也將於該館「新進典藏展」展出至今年 8 月 30 日止。 

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美術館典藏

〈小粉紅藍綠 Small Pink Blue Green〉,2015-17,14.5 X 20 X 21.5 CM|5.7 X 7.9 X 8.5 INCHES,彩色樹脂、壓克力 (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近期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之館藏。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成立於 1973 年,位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便開放所有人免費參觀,為廣泛多樣的觀眾傳遞藝術及文化,在教育方面帶來極重要的貢獻。 

深受卡夫卡及神話的啟發,龐迪克的雕塑圍繞關於禁錮與自由的個人體驗,摻揉著文學性與隱喻性的肢體,以藝術家身體作為創作主軸,她的信念深深鏤刻於這些好似不停轉化、流動的雕塑中。本次獲捐贈的七件作品形式廣泛,包括其經典的頭型雕塑、怪誕的生物雕塑、戶外雕塑以及繪畫作品。 

藝術家瑪雅.海薇作品 〈心跳〉 獲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

〈心跳 Heartbeats〉,2019,油彩、壓克力於畫布|152.5 x 152.5 cm|60 x 60 inches(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很高興跟大家宣布,多次於路由藝術展出的英國與菲律賓混血藝術家瑪雅・海薇作品〈心跳〉,獲桃園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瑪雅・海薇的畫作中,常有著特殊的靜謐與疏離氛圍,場景介於虛幻與現實間,她在超現實畫派和都會寫實中樹立了另一種特有的平衡,不合時宜的物件卻組湊出極為和諧微妙的夢境空間。 

在本件作品〈心跳〉中,瑪雅將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 新町橋〉(Hodogaya Station and Shinkame Bridge)作為某種類似佈景的物件安插其中。然而,瑪雅卻以不同角度的透視、毫不掩飾地將佈景當作另一個維度空間地入口,又以相近色調與某程度地平面性將前後景巧妙結合,讓畫中三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與日本江戶時代鬧市在分明地疏遠間卻有著不言而喻的情感連結。

古巴藝術家雙人組阿拉姆娜.孔蒂諾 和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作品,於美國邁阿密「空間23」當代藝術聯展「你知道你是誰」盛大展出

「你知道你是誰」展場實景(照片由「空間23」提供)

古巴藝術家雙人組 阿拉姆娜.孔蒂諾 和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的數件裝置及繪畫作品,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私人美術館「空間23」(El Espacio 23)最新的當代藝術聯展「你知道你是誰:豪爾赫.M.佩雷斯收藏中的新進古巴藝術作品」盛大展出。其中,本次展出 阿拉姆娜.孔蒂諾 的裝置作品〈上升〉(2016),透過大數據資料視覺化的創作取徑,探討當代的污染如何對環境產生影響。艾利克斯.埃爾南德的一系列複合媒材繪畫,則透過再現獨裁者塑像拆除的情景,對權力與政治體制的關係,提出深刻的探討。

「你知道你是誰」由策展人 Anelys Alvarez 及 Patricia Hanna 共同策劃,匯集了 豪爾赫.M.佩雷斯 收藏自2017年以來所購藏、橫跨數個世代超過 100 名古巴藝術家所做作品。展覽包含眾多古巴藝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透過展出藝術家各自的創作路徑與藝術實踐,映照國內及海外古巴人共有的文化記憶,亦回應當前古巴的社會及政治議題。

佩塔.科因作品〈無題 #697〉受國家設計學院典藏

恭喜 佩塔.科因 早期的黑沙雕塑〈無題 #697〉( “Untiled #697”,1991)正式納入國家設計學院的永久典藏。位於紐約的國家設計學院由塞繆爾.莫爾斯、阿舍.杜蘭德、托馬斯.科爾等知名藝術家於 1825 年成立,旨在以教學與展覽形式推廣藝術。目前此機構精選了八千多件頂尖藝術品加入其館藏,其中包含了科因這件以美麗又脆弱的意象探討著死亡、腐朽的精美雕塑。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作品〈小袋鼠〉受 沃克藝術中心 典藏

羅娜・龐迪克於 2007 - 2012 間完成的作品〈小袋鼠〉正式成為全美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的典藏作品。沃克藝術中心原是木材大亨 T.B.沃克 家中的私人藝術收藏,在 1879 年決定對外開放,也讓此家族的私人空間轉變為今日的沃克藝術中心。龐迪克這件經典作品,將與全世界頂尖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賈斯珀.瓊斯(Jasper Johns)、小野洋子(Yoko Ono)和卡拉.沃克(Kara Walker)等人並列其中。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作品受秘魯里馬克保險典藏

恭喜安娜.特蕾莎.巴博扎的作品〈里馬克的歷史〉(Historias del Rímac)納入秘魯歷史最悠久的保險公司——里馬克保險的典藏。在〈里馬克的歷史〉中,巴博扎以織物重新詮釋領土,並述說水流是如何連結我們腳下的土壤。藝術家使用了來自庫斯科和蘭巴耶克安第斯山脈的天然紗線與當地植物作為染料,透過運用不同地區與聚落的素材,將創作者與地域之間的力量匯流於這件編織作品中。

許哲瑜〈麥克風試音:致信黃國峻〉受 M+ 博物館典藏

即將於今年 11 月開幕的 M+ 博物館致力推廣 20 及 21 世紀的視覺文化,期許透過香港的視角放眼國際。自 2012 年起蒐羅世界各地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的作品,並藉著藏品探索和記錄當代多元文化及技術的 M+,也於近期將台灣藝術家許哲瑜的錄像裝置作品〈麥克風試音:致信黃國峻 〉納入典藏。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殊榮的許哲瑜在這件作品中,從文學作品出發並運用虛實手法,探討生死與共體記憶。

佩塔.科因機構聯展:畢爾巴鄂市立美術館

Petah Coyne “Untitled #959 (1999-2000)” in Spain at The Bilbao Fine Arts Museum'

佩塔.科因 〈無題 #959〉, (1999-2000),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美術館

佩塔.科因的〈無題 #959〉(1999 - 2000),正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美術館的聯展《女人學》(Womanology)中展出。該作品使用了藝術家 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最常使用的媒材——石膏,以潔白衣袍包裹的背影面向觀者,立於多個方形結構中,更顯得凝定,是藝術家世紀初的重要作品。

《女人學》從畢爾巴鄂本地藏家何塞.拉蒙.普里託的私人收藏中,精選 35 位女性藝術藝術家的 43 件作品,廣泛地涉及藝術史的不同階段和多樣的女性觀點。

恭喜美國知名雕塑家羅娜.龐迪克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

e2505ae8-1c20-40e2-992d-7635874e65e6.jpg

該學會的藝術購買計劃始於 1946 年,目標是將才華橫溢的當代美國藝術家之作品展示於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而自該計劃啟動以來,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已花費將近 500 萬美元購買了超過 1200 多件的藝術品。 

路由藝術 相當榮幸地曾於今年初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羅娜.龐迪克的雕塑作品,而她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的作品,目前正於學會舉辦之「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Visual Arts」中展出,並將續展於 5 月下旬開幕的「Ceremonial Exhibition: Work by New Members and Recipients of Awards」。

賀曼公司永久典藏彼得・辛莫曼作品

圖片取自彼得・辛莫曼官網|Photo credit to Peter Zimmermann’s website

圖片取自彼得・辛莫曼官網

賀曼公司為全球最大的賀卡公司,同時也進行藝術收藏工作超過60餘載。這次,賀曼公司委任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彼得.辛莫曼進行一幅長達14尺的巨型環氧樹酯創作。此紀錄片紀錄了畫作的創作歷程,而此畫作也在完成後,成為賀曼公司的永久典藏。

羅娜.龐迪克作品《花崗岩床》受邀於耶魯大學永久典藏

Pondick_Granite_-Bed_01.jpg

預計將在路由藝術展出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她的作品〈花崗岩床|Granite Bed〉受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紐黑文校區邀請,將在校園內永久展出。這件雕塑作品距離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The 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和野口雕塑花園(Noguchi Sculpture Garden)不到300公尺處,且鄰近藝術家亞歷山大・考爾德的作品〈絞架和棒棒糖|Gallows and Lollipop〉。
    
在這件花崗岩作品上,羅娜以手寫文字「我想要的」佈滿整個表面,表達人類對慾望的追求:『「渴望」是一種基本願望,一種推動我們生活的願望。我們的願望來自深刻和淺薄的情感和慾望,它們對人類行為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想要什麼?另一個人? 吃?錢?權力?........想要的是基礎;人類情感的基石。但是,一旦「我想要」這些詞語脫離了背景,我們如何為它們賦予意義呢?你認為你知道想要什麼,但是我們呢?慾望的對像是什麼?慾望本身是什麼?』2018年9月20日耶魯大學將為這件永久典藏的作品進行開幕儀式,此作品將做為該校的永久典藏。

摩根.歐哈拉作品受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

生命的移 : 羅杜 ‧ 拉普彈奏貝多芬《第九十號 E 小調奏鳴曲》時的手部動作

摩根.歐哈拉(Morgan O'Hara)的系列作品《生命移轉 Live Transmission》在今年被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納入館藏。歐哈拉的作品結合了視覺及行為藝術,早被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等國際重要博物館收藏,而大都會博物館向來以豐富的古代及非西方文物著稱,相較於同樣位於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時常被批評為過於忽視現代及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面對這樣的批評,2016 年 3 月,大都會博物館主展現當代藝術及行為藝術項目的布勞耶分館開幕,館址前身正是以現代藝術品收藏聞名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