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創作計畫《人類紀念建築》預計於 2022 年 12 月完成

左:《人類紀念建築》電腦模擬示意圖(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右:藝術家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團隊與德國駐印尼大使館成員,共同於《人類紀念建築》基地合影(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畫廊代理藝術家 法蘭西斯卡.芬納特於印尼的大規模創作計畫《人類紀念建築》(Monumen Antroposen),預計於 2022 年 12 月完成。本次創作計畫由德國聯邦外國事務局所贊助,由藝術家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偕同藝術家伊旺.維喬諾(Iwan Wijono)、策展人伊格娜蒂雅.尼魯(Ignatia Nilu)、建築師多尼.尤丹托(Dhoni Yudhanto)組成跨領域團隊帶領,於距離印尼日惹地區主要的廢棄物處理場約 100 公尺處、佔地 6000 平方公尺的基地,以回收塑料壓製的塑料石,建造一座巨大的複合建築群。據藝術家表示,此計畫試圖創建一個廢棄物、塑膠的回收循環體系,並藉此打造一個提供自造者、藝術家發揮,並促成社會改變的藝術空間。

羅娜.龐迪克作品〈小袋鼠〉、〈貓〉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展出

Rona Pondick 作品〈小袋鼠〉(Wallaby)、〈貓〉(Cat)於拿騷美術館展出(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畫廊代理美國重要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今年下半年透過策展人的規劃及選介,預計於歐美四大美術機構展出。首先登場的是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Nassau County Museum of Art)的展覽「此外其他的世界:藝術中的超自然」(Other Worlds Than This: The Supernatural in Art),藝術家於此展出的〈小袋鼠〉(Wallaby)、〈貓〉(Cat)兩件雕塑作品。同時,藝術家也將於展覽期間於該美術館舉辦一場藝術家座談,分享其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的創作生涯。

古巴創作雙人組:阿拉姆娜.孔蒂諾和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將永續議題帶至新竹「春室藝術中心」——展期從 6 月 9 日至 9 月 9 日

代表古巴於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ial)展出的觀念藝術家 阿拉姆娜.孔蒂諾 以及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Ariamna Contino & Alex Hernández),以精細的雕工與純白的紙張——呈現對環境、戰爭與毒品運輸等現代社會議題之反思。儘管作品畫面純淨,藝術家對社會關懷的強烈立場卻展露無遺。藝術家與大自然之間的虛構對話,激盪出創作倫理與自然環境的道德考量。孔蒂諾為沈默的地球發聲,呈現藝術家在啟發社會、豐富文化時,亦消耗地球有限資源的道德拉扯,建構出一個挑釁意味濃厚、同時令人深思的空間,邀請觀者思索個體實踐所需的代價,探索存在的本質:個人的身心靈即為存在本身,抑或是集體環境定義了我們的身份?這次路由藝術與新竹的春室藝術中心合作,將這組古巴創作雙人組的作品帶至新竹,本次展期從 6 月 9 日至 9 月 9 日。

羅娜.龐迪克 將於 2022 年下半——在四大美術機構展出

美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在今年下半年有非常忙碌的展出行程,全世界當代美術館不斷的關注她的過往和新作,透過策展人的規劃,邀請在四大美術機構展出。包括早期作品〈猴群〉(Monkeys)以及 〈樹中之頭〉(Head in Tree)將在奧地利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的前宮和卡隆大廳現身。〈小袋鼠〉(Wallaby)將於紐約洲拿騷美術館(Nassau County Museum of Art)展出,近年來的〈Color Sculptures〉在開始展出後,受到廣大的回應,在今年八月和十月分別參與位於喬治亞洲 Zuckerman Museum of Art 以及紐約 Hudson Valley MOCA 的展出。

北歐藝術家希瑞.克蘭斯魯德於瑞典鄧克文化中心聯展「致新時代」展出

希瑞.克蘭斯魯德(Siri Kollandsrud)參與瑞典鄧克文化中心「致新時代」(en ny era)聯展,展覽試國探討因疫情而重生的新世代,以及對人類文化藝術產生的影響。克蘭斯魯德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生活周遭過視覺和心靈上的觀察,同時利用無邊界的綺想去探索新世界,其作品的展現正是對新時代人類生活的詮釋。

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參加第23屆雪梨雙年展 “河流”

安娜・特雷莎・巴博扎(Ana Teresa Barboza)搭檔拉斐爾・弗里爾(Rafael Freyre)的裝置藝術〈水利生態系統〉(Water Ecosystem)於第 23 屆雪梨雙年展展出,他們透過建築、視覺藝術和編纖藝術,探索當代居所和自然環境的關係。裝置藝術〈水利生態系統〉讚頌水在秘魯多元的濕地生態系統和文化遺產所扮演的象徵性角色,巴博扎和弗里爾的靈感源自於前哥倫布時期的古老運河系統,這件多種感官的裝置是把自然元素和傳統及當代的技術融合一起,邀請觀賞者走過這片濕地,體驗整個水利生態系統。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參與第 15 屆厄瓜多昆卡雙年展

恭喜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參與第 15 屆厄瓜多昆卡雙年展。此屆雙年展主題以三個軸心:傳統知識、生態女性主義與未來世界,試圖找尋解決生態危機的解答,並且從不同的角度建構出另一種可能的世界。擅長將自然生態融入編織創作的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將與其餘 33 位藝術家以地球元素呈現對環境保護的關懷,以及不斷演進的人類有機發展。

台灣藝術家高雅婷機構聯展: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的當期展覽「由林成森」(A Rhythm of Tree Forming the Forest),由蔡明君與陳湘汶擔任策展人,回望著歷史亦探討山林與城市之間的關係,陳湘汶表示:「可以看到藝術家如何去看待這一些林木的產業,例如說他們去思考從原木到木材,或者是說關於台灣的森林砍伐的這一些議題。」高雅婷在此展中展出的〈阿里山雲海〉以最飽負盛名的阿里山雲海為創作題材,使用各式的影像資料來重繪。透過將油彩於畫布上重繪並且將雲海的影像檔案拼貼的過程中,高雅婷用其內斂的線條與色彩創造出了其眼中的雲海及這片森林所蘊含的文化脈絡。

恭喜徐瑞謙參展毓繡美術館聯展

台灣藝術家徐瑞謙的作品現於毓繡美術館聯展《詩性維度》展出,展覽以「詩性」具延展和包容的特性,探討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處理或面對事物的過程。在此次的展出作品中,徐瑞謙轉化並拼組日常可見的媒材,找尋這些材料與身體動作產生的能量聚焦與釋放,詰問物質與行為間的關係。

台灣藝術家許哲瑜作品〈副本人〉將參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34th Bienal de São Paulo|

第 34 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 34TH BIENAL DE SÃO PAULO )

台灣藝術家許哲瑜的獲獎作品〈副本人〉(”Single Copy”, 2019)將於第 34 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儘管天黑,但我仍在唱歌》中展出。

此次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展題《儘管天黑,但我仍在唱歌》Though it’s dark, still I sing藉著引用巴西詩人蒂亞戈.德.梅洛於1965年的創作, 詰問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藝術可以做什麼?

在許哲瑜的參展作品〈副本人〉中,藝術家透過詮釋台灣張氏兄弟所經歷的連體嬰切割手術,交織個體回憶與當時兩岸政治關係的集體記憶。此作品將與其他 90 位藝術家的創作一同於聖保羅雙年展展出,反思這個時代中我們需要的是何種藝術形式,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個紛擾的世界?

基斯.古祖瓦德於 Club Solo 展出訪談影片

此個片段,揭示一幕幕基斯.古祖瓦德先前於 Club Solo 展出的作品與其創作過程——亦淺述該位藝術家之創作本衷。

藝術史學家 Linda Köke 如此評論古祖瓦德的作品:「古祖瓦德作品中的力量不在於他畫的東西,而是在於他遺漏的東西——力量在於空白的行距間。」基斯.古祖瓦德使用簡單、不起眼的碎片,拼組畫面,並以油彩取代紙張,在顏料的留白間,捕捉無常世界中的暫時性。

Credits: Joep de Boer, i.s.m. Raquel Vermunt (productie) en Richard Guenne (sound)

佩塔.科因機構聯展:畢爾巴鄂市立美術館

Petah Coyne “Untitled #959 (1999-2000)” in Spain at The Bilbao Fine Arts Museum'

佩塔.科因 〈無題 #959〉, (1999-2000),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美術館

佩塔.科因的〈無題 #959〉(1999 - 2000),正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美術館的聯展《女人學》(Womanology)中展出。該作品使用了藝術家 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最常使用的媒材——石膏,以潔白衣袍包裹的背影面向觀者,立於多個方形結構中,更顯得凝定,是藝術家世紀初的重要作品。

《女人學》從畢爾巴鄂本地藏家何塞.拉蒙.普里託的私人收藏中,精選 35 位女性藝術藝術家的 43 件作品,廣泛地涉及藝術史的不同階段和多樣的女性觀點。

恭喜安娜.特蕾莎.巴博扎參展瓜地馬拉雙年展!

路由藝術目前正在展出的秘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馬不停蹄地在瓜地馬拉為即將開幕的第 22 屆瓜地馬拉雙年展(Biennial de Arte Paiz)做準備,今年的雙年展,以「迷失/之間/一起(Lost. In Between. Together)」為題,反思南半球的永續危機,邀請多位藝術家檢視其根源與現狀,探索藝術與環境的連結。安娜以其細緻多彩的織品乘載了生態知識與在地文化。自如遊玩多媒材間的安娜,此次又帶來全新創作,倡議最關切的環境永續議題。

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 受邀 2022 雪梨雙年展

不只創作細緻的跨媒材織物作品,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也擅長駕馭其他自然元素,製作倡議環境主題的大型裝置。安娜名為「水生態系」(”Ecosistema del agua”, 2019)的作品,不僅贏得 MAC 利馬藝術與創新國家獎,更獲得 2022 雪梨雙年展策展團青睞,受邀於明年展出。

紐約雕塑家暨攝影師 佩塔.科因 作品現正於韓國首爾的 APMA 美術館展出

Photo Courtesy of Amorepacific Museum of Art, 2021, Photo credit: K2 Studio, 2021

照片來源:Amorepacific 藝術博物館,攝影:K2工作室,攝於2021年

紐約雕塑家暨攝影師 佩塔.科因 現正於韓國首爾的 APMA 美術館(Amorepacific Museum of Art)的館藏展「APMA,第三章」中展出作品〈無題 #1243,深心密語〉(2007)。

APMA 美術館由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Amorepacific Group)經營,集團旗下擁有 16 個女性品牌,8 個男士品牌、6 個生活用品及5個保健品牌。APMA 自2018年開幕以來,總共舉辦三次館藏展,其中 「APMA第一章」、「APMA 第三章」均為當代藝術,「APMA 第二章」則展出史前時代到現在的繪畫、屏風、陶瓷和服裝等;不僅顯示巨頭傲人的收藏實力、也體現企業對公眾的美學承諾。

佩塔的展出作品名來自西班牙導演伊莎貝拉.庫謝特執導的同名電影:深心密語 (The Secret Life of Words, 2005)。該片雖未於台灣發行,但囊括十幾項國際電影獎項。故事描述一位失去聽力的波士尼亞難民女子與一名失去視力男子的互動;在電影沉靜的內心獨白中,描述生命的迷失與孤寂,以及靈魂間的互相癒療——恰如作品如繭密織、肖似一只耳朵的密網,支撐起狀似結霜、層層墜下的絕美花朵,觀者彷彿也得以寄存難言之傷、看見那些曾接住自己的深刻情誼。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現正於美國納榭雕塑中心 展出

「如果不能與自然之美匹敵,何不加入自然?」──羅娜.龐迪克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作品「樹上的頭」(Head In Tree)現正於美國納榭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的聯展中展出。

羅娜自 90 年代末期起,以自己的頭製作模具,並將自己頭部的雕塑與不同的動植物結合,遙遙回應從新石器時代起便一直反覆在藝術史或神話中出現的人獸、人樹形體。

〈樹上的頭〉(Head in Tree)便是羅娜此一創作時間中,第一個作品實物大小和自己的頭相同的人樹作品。這位翻玩材料的大師與策展人對談時聊到自己的人樹雕塑時說:「啞光粗糙的樹皮與滑順光亮的頭部,形成鮮明對比,光滑的鏡面戲玩自戀的概念,吸引觀眾進入自己的視線……我喜歡看材質對比所呈現的矛盾和隱喻意義!」

卡斯帕爾.波恩於丹麥國立美術館聯展:觸摸

Image credit: 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SMK,

圖像來源:丹麥國家美術館 (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SMK)

丹麥國立美術館(SMK)於3月11日起在美術館庭園開幕戶外展覽「觸摸」。SMK 聯手紅十字會、丹麥零售集團 Coop、和埃森哲互動公司旗下公司 Hjaltelin Stahl,邀請三位媒材不同丹麥藝術家包含 Kaspar Bonnén、以三個全新戶外裝置,標記這一年的影響與人類的休戚與共。以 Kaspar 的詩句:

「我以為我們該一起建造點什麼,但我卻一直在挖。」藉以使用再生磚塊鋪於館外,呈現疫情中社會心理的動盪翻轉、以及人類對環境倫理的反省。

「在全球大流行滿一年的此刻,這句話成為一個複雜的表述,既提示個人如何在親密的社會環境中行動,也廣義地描繪了人類如何努力建造、最終卻往往崩壞的徒勞與諷刺。」──卡斯帕爾.波恩

索迪絲.阿德丹斯多堤 作品正於雷克雅維克美術館《原始能量》聯展展出

57a1fcdf-0d29-45fa-8752-aeace4996d1d.jpeg

《原始能量》(Raw Power)展出冰島波普藝術大師艾豪(Erró)的精彩作品,並精選 15 位冰島當代藝術家聯合展出,索迪斯也是其中之一;藉由這些當代作品中豐富的藝術史脈絡、當代敘事與視覺象徵,向大師致敬,藉此讓觀眾一窺艾豪對冰島藝術的啟發。艾豪與索迪斯皆於異鄉聲名鵲起;大師於法國與西班牙長居,索迪絲則在紐約建立堅實的藝術生涯,她曾提及創作中有許多紐約藝術的元素。反之,在紐約人們總談論在作品中有多少冰島風情。


艾豪與索迪絲作品交會處是什麼?策展人 Birgir Snæbjörn Birgisson:「這些冰島藝術家的藝術實踐、觀念和存在如同英國作家珍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對詩的描述:『並非藏匿自我、而是尋覓自我的地方,真實而完整地擁有我們需要的原始能量。』」

桑久保徹個展於日本神奈川縣 茅之崎市立美術館盛大展出

Toru Kuwakubo solo at Chigasaki City Museum of Art. 桑久保徹個展於茅ヶ崎市美術館

桑久保徹 個展於茅之崎市立美術館(茅ヶ崎市美術館

茅之崎市立美術館現正舉辦桑久保徹個展。對桑久保徹來說,以藝術史上各個時期藝術家的思維與技法為原型、再次創作的過程,亦是他反思自身藝術定位、詰問歷史、收藏市場的智性探索。在這一次的個展中,觀者將與他的作品再次相遇,感受他作品中時空交錯的魅力與思維激盪。

基斯.古祖瓦德個展由荷蘭藝術組織 Club Solo 舉辦

Kees Gouzwaard solo exhibtion held by Club Solo. Club Solo 舉行之基斯‧古祖瓦德個展現場照

舉行之基斯‧古祖瓦德個展現場照

享譽荷蘭的藝術家倡議組織:Club Solo 多年來與荷蘭與比利時的著名博物館、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策展人合作,定期在荷蘭南部布雷達市歷史悠久的藝術空間中展出知名藝術家的個展,2014 年迄今已經舉辦 27 場精彩的展覽。

目前正展出的第 28 號個展(2020 年 11 月 19 日至 2021 年 1 月 10 日),即為甫於上一檔路由雙個展中出展的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Kees Gouzwaard)。

展覽中古祖瓦德除了展出新作,也包括過去十五年間的精選作品。「我製作的模型終會崩解消失,但油畫仍在。彩色碎片是聲調。線性和環形運動在此是切題的,格子與即興之間的關係亦是。」——藝術家如此舉重若輕地說明了自己的藝途追索。